总站 | [切换城市]
最好用的成功办法,就是先做起来
日期:2019-06-26 浏览
我做公司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滑铁卢一般的失败,我解散了我的公司。

这次失败让我对于职场人际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选择好同行的人,不管是团队的搭建还是合伙人的选择,都存在极大的失误。

在当时公司还没有稳定现金流的情况下,由于相信了很多人所说:找人,找钱,找方向这类创业步骤。所以我选择先把团队搭建起来,贸然搭建了现金流无法承受的人员数量。

在人员的选择上,因为我一直在大企业工作,对于员工素质有非常强的要求,所以我挑选的人一般也是薪资非常高,而且专业素质过硬的大公司的员工。

除此之外,我的合伙人也是腾讯,百度这样的大企业出来的。

这样的一个光辉团队,运营四个月后溃不成军,员工离职带走了一个部门。合伙人之间互相怀疑,不能彼此鼓励,造成了很大的管理问题。

这件事之后,我痛定思痛,总结了一些关于团队管理,职场人际的心得。


任何伟大的事业最初不需要很多人参与,只要找到最初最核心的几个人先把事情做出初步的模样就可以。

我个人在大企业的工作经历,恰恰是我做公司过程中最大的干扰。

设置规则,布局产业线,设置员工激励计划,等等这些,我都希望自己的小公司能够和大公司一样,有章法,有流程。

但是恰恰是这样的思路,让我们把精力在最初浪费在这些花拳绣腿上。没有集中全部力量做一件事。

除此之外,选择人员比较倾向于去选择素质比较高的大企业职场人。但是这类人有个弊病,他们对于职业的要求更多的是在薪资和体验上,而不是在开拓精神上,吃不了苦,接不了地气这是失败的很大的原因。

合伙人的选择上没有从真正的助力角度思考,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朋友,倾向于有企业身份背景,有资源的人,方便未来日后获得更多来自于企业和背景的原著。

种种这些都是造成了人浮于事,优秀的人不能发挥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

这件事的细致反思让我意识到,很多事情的快速推进,不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周全完美,不需要过多完美的人参与。最重要的就是集结值得信任的少数人,先把最核心的事情做起来。早期的时候人越多,负担越重,优秀的人越多,大家的意见越多,越容易出现不能专注的问题。

伟大的事业不需要很多人。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最初基本上也都是个位数的小团队运作起来的。

同样,对于不做公司的普通职场人来讲,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需要很多人的参与,不需要奔走相告,寻求有力的大腿的支持和信任,只需找到能够信任自己的1-3个人,他们可以协同你把这件事从0到1做起来就可以了。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经典的影视IP,百分之七十都不是大公司流水线的上作品,而是小团队精心制作的结果。而最初制作的小团队这些人就是梦想的合伙人,实现梦想不需要很多人,最初几个能够死心塌地把事情做起来的人就是一切的根基。

可见,一件事情只要被创造出来,就可以吸引源源不断的机会,进而创造更大的势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


设置一套规则,让大家在工作里成长,而不是让自己成为规则里的螺丝钉。让团队成长,自己才能最快速度的进步。

我最开始做公司的一段时间,对于团队成员极为苛刻。有的人做事稍不符合我的心意,立刻会把对方骂的狗血淋头。那个阶段,无论是我,还是整个团队,大家的气氛都非常压抑。

后来,通过持续地调研其他公司,和很多做公司的创始人一同聊天,我发现带领一个团队,最忌讳的就是让整个团队的风格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自己也不能像螺丝钉一样在团队里成为一个工作者,亲自执行很多事情。

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向我讲述他做公司的经验时说:做公司是需要你设置一个规则,然后让你的团队里的成员,成为这个规则里的零件,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成长。然后你不断修正这个规则,让这个规则更好用,大家的付出更有回报,有成就感。不要自己成为执行的人,成为规则里的一个零件。这样的话,容易看不清方向,也会因为对别人过于严苛而丧失团队的向心力。

了解了这个原理之后,在团队的培养上,我开始倾向于自己先尝试模型。自己尝试了好用的商业模型之后,迅速组织人去做。

大家在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候也不强求也不批评没有做好的人,而是鼓励他们去学习,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和环境,我为公司的成员采买了很多企业培训的课程,让他们在工作里自己成长。

为此,我几乎每天中午都会约谈一位公司的员工,为她们解决在职业领域遇到的问题。了解她们的职业需求,把她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当我转变成这样的管理思路之后,团队的整体氛围都变得不再压抑,大家的积极热情都被调动起来。

我的一位助理因为不满足只做一些助理层面的工作,想要转型做内容运营,我同意了她的要求,把她安排到新媒体部门。

她对我讲,她现在越来越有自信了,因为她觉得这份工作让她发现了自己,肯定了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让团队成长,自己才能成长。宽容团队成员的错误,给予人员自己成长的机会。

而不是像老师像母亲一样,事事操心。虽然看上去管理松散了,但是实际上是给每一位成员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更大了。

自己也得以轻松处理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同行的人永远比到达的地方更重要,能够让团队成长,自己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


精神和文化是最终统领团队的核心。

做好任何一件事,必须自己首先是一个有信念的人。

我性格本身是个很嘻嘻哈哈的人,很多事情上开朗活泼不注重细节。

幸而我大学的时候学习了日文。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深刻的莫过于认真仔细,细致严谨这一点。

经历四年这样价值观的洗礼,我多少能够在很多方面约束自己。比如着装,工作的时候从不穿过于放松的休闲服饰,即便是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娱乐这样宽松的行业,但我仍然穿着非常正式,高跟鞋,连衣裙。因为制服,硬质感的衣服给人以专业的印象,这样的衣服活动不便利,更是能够约束自己的肢体动作,给人专业态度和精神面貌。

其次就是语言表达,日文对我语言表达的影响非常大,不止是从商业礼仪礼貌上,更是从说话的态度上,时刻都能绷着一根紧张的神经,决不放松,时刻提醒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礼貌关系,合适的时宜。不至于产生嘻嘻哈哈、自来熟这些看上去有亲切感,其实引发别人对你专业度怀疑的事情。

以上这些习惯,我在大企业工作的时候非常受用。然而在我做公司的时候,一度为了活跃公司的气氛,展现自己是个亲切的管理者。

在公司和员工开玩笑,很多事情上不把控细节,和员工一起嘻嘻哈哈。气氛是宽松了,但是业绩根本上不起。到最后发现,自己的这系列举动投射在团队和员工心理,是非常不专业的,很多员工私下里还是会为公司的未来感到担忧。

想成为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一个团队的带领者,必须端正自身的态度,对自己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关于领导力最准确的表达:你先做到,然后表现给你的员工你怎样做,成为他们的榜样。这就是领导力。

很多企业员工,之所以加入这家企业,都是希望自己可以过上领导者一样的生活。是以你为目标和偶像的。认清这一点之后会发现:

真正好的组织者领导者,自身传递出来的精神气质,信念,所营造的企业文化就是这个团队的向心力所在。

所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展现自己的精神信念,以此为基础创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才是团队向心力的所在,也是一个团体价值观的集中展现。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聚合人才。

这样远比和团队的人嘻嘻哈哈,打闹在一起要好的太多。

人是社会动物,不能脱离其他人成长,实现目标也好,成全自己也好,都不能够脱离其他人的协助。掌握这几点和人相处的本质方法,希望可以帮你最快速度找到贵人,寻求到靠谱的团队,走在快速进步的路上。


作者:七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