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切换城市]
系统思考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日期:2020-11-20 浏览

引子


2017年,为了拓展业务,公司决定批量引进一批新人。经过数月的努力之后,20名年轻的新面孔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按照既有惯例,先是30天的岗前培训。其中几名员工表现突出,无论在个人积极性、责任担当、专业测验还是工作关系处理上都表现的相当不错。完成最后一轮课程之后,相关新人被分到了新的业务部门。

面对新的岗位和工作,这些员工在平时真的让人没话可说,尤其是其中的一位叫马光明(化名)的员工,平时工作基本不用安排,只要有事,一准第一个站起来,态度坚决的说:“我来”!

但问题来了,尽管这位员工热情不低、担当也足够,但是所做的工作却是差强人意。经常出现顾此失彼,有头没尾的现象。比如,做一个解决方案,猛一看还不错,但是一分析问题就出来了:既没有考虑工作的成本,又不清晰客户的需求。类似的情况,不止他一人,也不止这一件事。有的时候,急匆匆去做的事情,完成的很快,但是一检查,却发现事办砸了。

好心办坏事,连他们自己都觉得郁闷。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勇于担当,积极做事,是没有错的。但是要做事的目的不只是去做,还要把事情做好。担当不只是主动承担责任,更是要善始善终。所以他们精神可嘉,但是缺少对事情整体完成的系统性把握。只有勇气和态度,对于问题解决或者工作提升还是不够的。要想工作出色,还需要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

可是,什么是系统思考?如何系统思考呢?


所谓系统思考是指在工作中能够基于目标导向综合所有与问题有关的因素并按照时间节点形成有效的步骤和计划的思考形式。

系统思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征:

1.正确识别目标

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否则就是盲目的工作。比如走路,你总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吧?否则岂不是没了目的地和方向乱走一通。

正确识别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知道自己工作的阶段性“终点”在哪里。要做一个方案,必须知道怎样才算合格完成,而不是形成文字就可以了,要举办一个活动,就必须清楚活动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否则极可能乱哄哄的忙碌一通没有结果。

正确识别目标的关键是知道完成工作的标准,怎样算完成?怎样算合格?如果不清楚这个标准,很可能走偏或者将工作半途而废。

2.考虑全面,不能顾此失彼

要做一件事情,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之下,要知道需要哪些条件、信息和工具才能够完成,要明白在利用相关条件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偏差,偏差可能在哪里;如果出现错误,错误可能有哪些?然后基于这个判断做出相关的防范和纠偏准备。

要能够由此及彼,将工作中的信息与条件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合理运用。

比如领导安排一个工作,可能说的并不清楚。这个时候,除了搞明白工作的目标以外,就要全面的分析和考虑领导指令的信息,将所有可能的工作与条件都考虑进去。而不是简单理解之后匆忙上阵,到最后受批评还觉得自己委屈。

3.要形成清晰的步骤

事无巨细,即使再小的工作也应有清晰的执行计划和可行的步骤,这是保证目标有效达成的前提,更是训练自己系统化思维的一个有效手段。越是觉得简单的事情越是要行程计划,越是细小的事情也要有清晰的步骤,即使不形成文字,也一定要在脑子里反复思考,确保计划与步骤的稳妥性。

《创造卓越》一书的作者席尔瓦曾说:在任何一个与对手博弈的场合,胜利总是属于在思想上、计划上和行动上比对手高出一筹的一方。

马云在数次演讲中都曾提到过一个鲜明的观点:“很多案例教学都是教别人怎么成功。我自己回忆在阿里巴巴成立的前三年到五年内,我每发现一个公司怎么失败的,我就会把这个公司失败的案例发给所有同事,让大家知道这些事情要记住,别人犯这样的错误我们也会犯,不要以为你有多聪明,人都是差不多。只有避开那些经常犯的错误,你才有可能。”

对于职场人掌握系统的思维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想要知道如何进行成功的思维,首先先要搞清楚所谓的系统思维一般有哪些误区,只要不走错路,基本上就是走对路子了。


1.片面性思维

片面性思考问题的特点是将眼光仅仅盯在个别事物或者细节上,在某一局部发力。一方面,以为自己做的就是全部工作,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局限性的工作来解决全部问题。

比如写一篇文章,某些编辑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标题上或者版面设计上,而忽略了整篇文章的质量与布局,而因小失大;比如要做一个会议准备,组织者将精力都用在了会场的布置和现场的灯光效果上,但是忽略和会议的议程和时间的控制。

片面思维没有顾全大局,将工作放在局部的“小事”上,结果极有可能与预期背离而遭遇失败。

2.没有长久的持续性观念

很多职场人因为个人对于问题及事物认知的原因,只看到眼前的矛盾和问题,将所有精力都放早当前问题的解决上,但是不看将来,不考虑自己的方案与方法在以后可能产生的作用,也不考虑现在的问题解决在以后是否不再发生。

比如一些管理人员,看到某员工抱怨薪资有问题,于是给他加薪。这个办法暂时解决了该员工的问题,但是产生了两个“隐患”:一个是以后其他员工会进行攀比,另一个是破坏了公司的制度公平,导致薪资与绩效相关规定难以执行。

可能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坏”的想法,但是后续结果却是自己难以控制的,本来的“好心好意”不但赚不到半点“好”处,很可能在员工的争议声中丢尽脸面,名誉扫地。

3.局限于表面现象

在职场上,这样的现象就太多了。比如一同入职的员工,级别基本一样,但是待遇不同。于是有些员工就觉得委屈、不服气,甚至抱怨“一样的级别,为什么他拿的钱多,而我拿的钱少?”

这种员工没有向内去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将眼光放在了待遇不一致这个表面现象上面。他觉得自己和别人职级一样、看上去每天的工作量也差不多,工作时间也差不多。“都差不多”的认识,实际上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没有深入认识工作的本质。

抱怨者应该没有想过,同样时间做出的方案,别人的合格率更高;同样向上级汇报问题,别人的效果更好;同样的与人打交道,别人有更亲密的工作关系,得到的认同更多;同样工作量,别人对于部门或者公司的绩效贡献更大。

这是隐藏在“不公平现象”之下的深层原因,只有将眼光深入,看到决定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才能够更好的反思自己,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职场进阶之道。否则,怀疑、质疑、抱怨、牢骚等负面行为将会占据你的工作空间,阻碍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没有系统的思维,将会造成目光的短浅、将会只局限于事物的表面、将会停留在事物的局部,顾此失彼、意气用事、头疼治头脚疼医脚。

引人深思的故事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有一天,老板对一位员工说:“你去超市看一下,有没有卖运动鞋的。”

这位员工急匆匆的走了,时间不长,回来汇报说:“有卖运动鞋的。”

老板又问:“都卖什么牌子的?“这位员工挠了一下头,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又去了一趟超市,回来和老板说:”有卖特步的,还有卖李宁的。“

老板又问:”价格多少?“

”您又没让我问价格。“这位员工显得很委屈。心想:”你这不是耍弄人嘛!“

于是,老板叫来另一位员工,也让他去超市看一下有没有卖运动鞋的。过儿一段时间后,这位员工回来了,他向老板汇报道:”超市一共有三个专柜在卖运动鞋,分别是特步、李宁还有一个杂牌子。特步价格在200元左右,李宁价格在400元左右,杂牌价格在几十元不等。三种不同品牌利用价格定位不同人群,我顺便拍了几张照片回来,您可以看一下。“这位员工一边掏出手机展示照片,一边说:”我们的产品价位在150元左右,根据以往销售的情况,同等的质量,价格区间在120到180元左右,一个月销量在10万双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故事形象的说明了不同员工的不同工作心态和思维特点。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做了类似的工作,但是工作的质量和结果却是有巨大差异的。

那么,怎样提高系统思考的能力呢?


在目标管理中,有一个人皆尽知的原则叫做SMART。该原则是极具代表性的系统思考模式,如果将其掌握并灵活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

SMART原则包含五个基本的维度:Secific(具体)、Measurable(量化)、Attain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性)及Time-based(时效性)

1.系统思维之具体性

如果用在系统思维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目标具体

做事一定要有目标没错,但是目标一定要具体准确,清晰不含糊。只有准确、具体的目标才能够有可靠的行动来实现。模糊不清的目标对于工作没有指导意义,反而会耽误或者误导工作的进行。

比如“下个月我要跑两次步”,这看上去是个目标,但是不够具体,起码跑多远是不清楚的。跑个马拉松和跑一公里对于日常的准备是有巨大差异的。

B.计划具体

所谓计划具体是指基于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要有具体的、清晰的可以有效执行的计划。将目标在时间维度和职能分工上进行尽可能精细的分解,以保证工作的意义。

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下月跑两次步”,“所以我计划买双运动鞋”。这个看似计划的计划其实根本没有执行的可靠性,到底什么时候买,到底买多大价位的?怎样去买?去哪儿买?谁去买?都一无所知。这就增加了工作的盲目性。

越是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才能够越具有可执行性,越是“靠谱”。

2.系统思维之可量化

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或者正在做的事情,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一方面加强了执行的标准依据,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结果的有效评价。

比如,汇报工作这项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就想当然的去做,可能稀里糊涂,效果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分解:

与领导约定好,下午3点准时去他的办公室汇报自己当前的工作。工作汇报的目的是要领导清楚自己的工作进度,并帮助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完善和改进。汇报一共分成3个方面分别是工作概述、具体工作和个人观点;6个事项,每个事项时间控制在5分钟,一共30分钟时间。然后等待领导指示。

清晰的量化标准可以督促自己优化和改善工作的质量并以此为标准提升效率。

3.系统思维之可实现性

所谓的可实现,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做事“靠谱”。

所谓靠谱是指基于自身实力与掌握的资源及工作条件在有限时间内能够达到的可能结果。如果你是招聘人员,一个月能够招聘多少高管员工?如果你做一个品牌战略方案,多久能做出来?如果有要在年度实现业绩增长翻倍,可行还是不可行?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就体现了“靠谱”的思维。

有销售负责人当着公司主要领导的面,承诺三个月实现营收5000万,结果连1000万都没有做到;有员工为了讨领导的高兴,承诺一天就可以做出公司的品牌战略规划,结果递交上来的却是一纸废话!有员工为了个人的进步,计划1个月精读30本书,结果连3本都读不了。这就是不可实现,不靠谱!

在思维的层面,考虑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可靠才行,否则落实到行动上就成了空中楼阁,甚至他人的笑柄!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4. 系统思维之关联性

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因素或者一件事情是独立存在的,所有的个人行动或者计划目标都是受到其他因素或者条件影响的。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问题或者因素的影响。

比如,某员工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升职的条件,原因是他的绩效成绩不错,达到了更高级别胜任的要求。但是,实际上没有得到晋升。为什么呢? 一方面,更高一级的岗位除了绩效达标以外,还需要具有团队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有限的高级别岗位同时有多个人竞争,其他人也达到绩效标准了。

所以,为了达到升职的目的,除了绩效上努力以外,还要考虑到更高级别岗位的其他胜任标准,也要考虑到来自同事的竞争问题。只要在综合所有相关因素之后,个人的行动效果才能更好。

孙子说的好:“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

5.系统思考之时效性

工作也罢,生活也罢,在观念上要有效率的概念。而效率的首要体现就是时间。能够现在完成的不要拖到以后,能够一个小时完成的不要拖到半天。

在职场上总司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比如偷懒、比如怕吃亏、比如混日子等等。这些做法的背后就是没有时效性的思维。在做事情的时候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本来一个简单的问题几分钟就可以搞定,非要几个小时才能有个结果。

没有时效的观念既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一方面,无法在职场上有效进步,另一方面自己的大好青春都耗费掉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职场上,不同员工的成长结果是各不相同的,是思维决定了他们的出路,是系统性思维这一特质决定了不同员工的价值。善于思考、有勇有谋才能够驰骋于职场,有好的结果,才能够有理想的收入。善于系统性思考的人一定是上司心中不可多得的将才。这样的人才前途无量,越来越值钱!


转载自《指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