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切换城市]
职场心理学——不要“被标签”影响了自我
日期:2020-04-02 浏览

职场心理学——不要“被标签”影响了自我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由此推之,当一位员工被老板认为某些方面能力不行,他也肯定会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有这方面的能力,也不会再表现出来了,员工会认为“老板已经认为我的能力不行,我还表现什么呀”。

一个很开通、豁达的人因与一个糊涂的老婆长期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小肚鸡肠,一个糊涂、甚至有点不讲道理的人因嫁给一个明事理的丈夫逐渐变得遇事不再斤斤计较,一个爱生气的丈夫被爱说爱笑、好调侃的老婆影响得笑口常开,一个守财奴被会打理财务的妻子影响得不再视钱如命。这一切都说明,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

根据心理学家分析,给一个人比其能力所及稍难的工作,最容易唤醒一个人的干劲。这样发展下去,他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反之,如果让一个能干的人变成普通人,只需塞给他一些与其能力不符的无聊的工作就行了。这样发展下去,再能干的人也会逐渐习惯此种退化状态,因而,其能力也会愈来愈差了。

环境影响人,人处于何种环境就会尽快调整自己,以适应这个环境。因此,人在什么样的环境工作,他就会不自觉地、尽快地、习惯地、本能地调整自己,以适应那个工作环境。

通常说“年轻人可塑性强”,意即年轻人的性格可以塑造,这种说法的背后,暗示了工作环境对人的性格影响。而人的一生中,对性格产生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影响的正是职业。

人一生工作大约30到40年,在此期间,从事哪个行业,这个行业的职业特性必然长期深入地渗透人的思维,改变人的个性,天长日久,职业性格就成了人的性格。

比如一个人做了三十多年的销售员,那么,与他相处时,他绝不会“保持沉默”,一定会热情开朗地与你交谈,同时也比较随和,不固执己见;而一个从事了多年会计工作的人,则一般认真细致,相对刻板固执,轻易不会改变自己的主张。这种种不同的个性, 正产生于长期的职业熏陶,说明了职业对人的性格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人的一辈子不一定只做一个行当,可能多次转换角色。比如做几年会计,又做几年人事,再做几年销售,甚至失业、做生意,这个过程中人受到不同职业特性影响和磨练,阅历丰富了,见识增长了,看问题有了高度,也具备了多重复合的个性,成就所谓“刚柔并济”的性格,这样的人就可能成为现代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建设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年龄适宜、具备一定的改变潜力的情况下,性格的改变自然会发生。性格发生改变的核心机制,就是“在寻求改变的内在驱动力之下, 通过环境剌激或者生活经历塑造人格。

小赵是个看上去颇为文弱的女子。但谁也想不到,长得温柔端庄的她,却是一家大型企业人事部的经理,掌管着几百人的人事调动。尽管看上去是柔柔弱弱的样子,但在工作上,她却是不折不扣的女强人。

经常有年纪比她还大的男下属,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她训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尽管她工作上很成功,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她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有的人觉得她在性格上太像男人了。

某城市一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说,女强人主要体现在职场范畴。因为职场竞争并不会因为员工是女性,就会有所照顾。职业对一个人性格的要求,是从能确保工作圆满完成的角度出发的。

因此,一些男性化的特征,如理性、雷厉风行、不徇私情等,往往占据着优势地位。这些特征有些与女性原有的性格特征相吻合,有的则需要在工作中去塑造。

人会注重性格表露与环境是否吻合。在生活中表现柔情、细腻,是丈夫温柔的妻子、孩子慈爱的母亲,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是下属眼中令人敬畏的老板和上司,这是职业环境所决定的。

小王是某城市知名珠宝店的营业员,每天她都要在下班后负责把价值不菲的珠宝清点收好,如果不小心弄丢了一件就要按金额赔偿。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同事们发现小王有点不对劲,明明已经收好珠宝了,刚出店门又忍不住要回来再看一眼,甚至经常晚上打电话给店内保安请求帮忙再确认一次。

小王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就是受到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影响,职业职责造就职业性格。当然,这样的表现对小王自身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心理专家建议她放松情緒,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要过度紧张,给自己太多压力。

一个人通常不能改变环境,环境却能影响人的性格发展,若想性格不受工作环境影响,就要找和自己性格行为习惯不发生或者很少发生冲突的工作环境,但是,即便这样也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性格是生活经历塑造出来的,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雕塑师,而工作,就是雕塑师手里的一把雕刻刀。

(声明:转自于模糊的小屋,关注微信公众号:yidianxinlixue123,送你100本经典心理学电子书。本平台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一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