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切换城市]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迹象:以身为度,以己量人
日期:2022-06-10 浏览
古训有言: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

到了人生某个阶段,就会明白做人柔和有原则,是一种魅力,做事有余地有温度,是一种智慧。

正如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有这样的迹象:以身为度,以己量人。

以身为度,是为了做到反思自己,体察别人,最终做到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以己量人,是为了做到审视自己,包容别人,最终做到待人宽厚,兼容万物。

人的一生,唯有做到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少犯错误,保全自己,成就自己。

1:以身为度

明朝有两个人,一个叫丁广,一个叫黄六。

一日,丁广正要吃饭,黄六突然来拜访,看到好友来了,丁广高兴得很,立马开了一坛好酒,热情地款待他。

酒过三巡,丁广心里一直犯嘀咕:黄六家里困难,缺粮开锅,可偏偏到这个时候还不开口,只要开口,自己就借给他。

只是,黄六迟迟不开口,甚至坐姿很不自在,扭扭捏捏,脸上颇有红色,不知是喝酒喝得,还是难为情闹的。

最终,丁广坐不住了,连忙说:我听闻你家里缺粮,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说呢?

然后,丁广便吩咐他人给黄六家里送去一车粮食。


事后,丁广也知道了黄六家虽然暂时有困难,生活窘迫,但因为他为人自尊心强,爱惜面子,从不好意思张口求人。

所以,做到以身为度,体察他人的丁广,在别人落难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高情商地解除他人的心理负担,将心比心,体贴入微,得到了黄六内心里的极大尊重和认可。

体察入微,将心比心,以身为度地替别人着想,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道德啊。

自己经历过了困难、苦难,然后体察别人的困难、苦难,然后,善解人意地帮助别人走出苦难。

这既是一种仁道,也是一种善良,更是一种包容的宽怀。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宽,他的包容心就有多强,而属于他的未来就有多远。

做事有温度的人,往往能够给别人的生活带去阳光,而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温暖。

《菜根谭》里写道: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人品,从来都是衡量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否妥当可靠的唯一标准。

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仅于人有利,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以身为度,真诚待人,从不背后诋毁、评价、否定自己在人前认定的朋友。

拿出人品,端正人心,同对方的心灵沟通起来,增加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谐,长久共处下去。

如此,得人心,受人敬,谨遵道德,凡事多为对方想一想,生活自然会好得更好,也过得更好。

2:以己量人

一个人走向成熟之前,需要做到包容、宽怀大度。

唐代有个叫娄师德的人,胸怀宽广,为人大度,即便遇到再得罪人,或是再不堪的事情,也不会放在心上。

有一次,路过一条街的时候,娄师德被人指名道姓地骂着,可面对对方的闲言碎语,甚至是龌龊地谩骂,依旧不为所动。

这种没有跟对方理论,反倒选择不理会的态度,让对方骂得越来越起劲。

一旁的随从忍不下去了,非常气愤地问道:“老爷,那人平白无故地骂你,你没听见?”

娄师德淡淡回答:“他或许骂的是别人吧,你可能是听错了。”

随从更加坚定地说:“他明明辱骂的是您,还亲口骂出您的名字了,我哪里听错了?”

娄师德继续走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有很多,也许他骂的是另外一个娄师德。”

其实,娄师德早已知道对方骂的是自己,但他却选择宽容地听而不闻,假装什么也没听到。

很多时候,你煞有其事地听进去了,又气急败坏地解释了,非但无法证明什么,反倒内心更为焦躁、痛苦。

很多事情之所以发生,是你所控制不了的。

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及时地止住内心的起伏、摇摆和不安。

宽容一点,大度一点,你会发现生活会开始变得顺遂很多。

西汉贾谊在《新书·道术》一书中写道:

“以己量人谓之恕。”

凡事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这也是在为自己的处境找到更适合的出路。

正如娄师德做到了为那个谩骂自己的人想一想,可能对方是误解自己了,然后生性直接地表达自己内心里的想法。

如果自己觉得对方是错的,但对方认定自己是对的,那么不管你怎么取证解释,对方都可能永不相信。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充耳不闻,不去解释,也别去多想。

这个时候,宽恕别人,就是成全自己。

包容一点,宽容一些,既放过了自己,也绕过了对方,何乐而不为呢?

3: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俗话说: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生活当中,感情再好,也要注意分寸,不可任意调侃,更不该随便让人尴尬。

关系再好,也要注意界限,因为一旦越界,就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

把握分寸,熟不逾矩,做人知进退,做事留余地。

以身为度,以己量人,凡事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此,方能减少摩擦,减少矛盾,减少风险。

正如曾国藩所言:

“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学会宽容别人,善待自己,学会体察别人,审视自己。

随时随刻保持谦逊、谦卑的做人风格,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然后,凡事有度,轻松地掌握生活,做人有谱,从容地经营人生。


转载自《洞读》,作者:叶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