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切换城市]
为什么35岁后易成功?不是他们更努力,而是能扛住3件事
日期:2021-04-15 浏览

合一招聘网

35岁,正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可现实却往往是一地鸡毛:被新人挤兑,被老板鄙视,被体检结果困扰……


以至于让人觉得:如果35岁还没成功,基本上就没希望了。

然而——

任正非35岁时,还在部队当兵,43岁才创立了华为;
董明珠35岁时,是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的行政,36岁才开始卖空调;
曹德旺37岁承包镇上的玻璃厂,41岁成立福耀玻璃;
柳传志40岁离开中科院,开始做联想;
雷军41岁创立小米……
不用再数了,因为这些人并不是特例: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35岁以后,才逐渐走上巅峰的。

为什么他们能行?

地产大亨冯仑说,如果你能扛住3件事,你也能行!

冯仑是谁?

29岁时,他是副厅级干部,33岁辞职下海经商。

曾穷困落魄到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起,反手就用3万元,做成了1800万的生意,净赚300万。

去年,年近六十的冯叔写了一本书《扛住就是本事》,总结归纳了自己在商海多年的打拼经验,淬炼出很多独家的商业思考与认知。

心眼儿读后发现,冯叔曾提到:中年人要想迈过35岁这道坎,就必须能抗住3件事。

如果你正被工作、生活、健康等各方轮番夹击,就不妨用文中的方法,试着扛起这3件事。渐渐地,你便会感受到改变,从而赚到更多的钱,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01 扛住迷茫


和年轻人不同,35岁的人总会有很多顾虑,前怕狼后怕虎地想了很多,却迟迟没有行动。

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我到底怕的是什么?

有一次,冯仑和好友王石去新疆戈壁滩探险。

没想到天气太热,半路车就坏了,手机还没信号,干粮和水也差不多用光了……在高温炙烤的戈壁滩上,一行人陷入了深不见底的绝望与恐惧中。

“人在什么时候最恐惧?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不是没有水的时候,而是没有方向的时候!”——冯仑

如果知道顺着哪条路走,就能走出戈壁,得到救援,即使当时条件再艰苦,人们也不会太恐慌。

真正让人崩溃的,是那种遥望四周,一片荒漠,似乎那个方向都对,又好像那个方向都错的绝望。

35岁的人,大都经历过这种迷茫。

而所谓强者,则是心中有光,眼前有方向的那群人。

一旦有了方向,所有困难便不再是困难,你可以忍、可以熬、可以咬牙坚持,直到走出戈壁,获得成功!

那,怎么才能找到方向呢?

在互联网圈里,有个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VP)。

听起来挺绕,其实就是“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通过“出产品-复盘-调整-再出产品”的循环,亦步亦趋地探索出一条正确发展之路。

比如说,有人想拍电影,那就不如从成本较低的网络电影开始。先做出一个成品,投到市场上观察观众的反应,再确定下一步动作。

或者说,你想在单位搞革新,那就不妨选个小科室,从最简单的改变开始。如果可行,大家都接受,就继续推广;如果遭到抵制,就分析原因,或者转变方向,或者修订后继续试。

MVP的方法,既能帮我们节省大量试错成本,还能精确地测试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尤其对于时间、精力、资金都紧张的中年人,非常好用。

02 扛住诱惑


冯仑说,东一下,西一下做事,挣不了大钱。

在他看来,少做决策,才是成大事应有的姿态。

其实“减少决策”这件事,是冯仑从怡和洋行主席,凯瑟克先生那学到的。

据说这位老先生的投资回报率比巴菲特还高,自家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一位牛人,每天得日理万机吧。

而实际上,他每年除了不忙的工作,还有固定的休假,其中的秘诀就是:多做功课,少做决策。

比如说,怡和想收购李嘉诚手中的香港股份,经过多次谈判,双方签订了一份需要执行26年,每年李嘉诚减持1%,怡和增持1%的协议。

这样,既避免了一次性转让,让某一方遭受损失,又能让转让顺利进行,最后达到双赢的结果。

“只有一直做那些没有停下来的事情,一点一点把它完善好,修复好,整理好,事情才会给你最大价值的回报。”——凯瑟克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决策”呢?

比如说,你用MVP找到了方向,那就不妨一直做下去,直到它开出花、结了果。

千万别好不容易定下来了,没两天又听别人说“新风口来了”,便转身去跟风,推倒一切重新开始。

一来,咱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一遍遍地从山底推巨石上山。

二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决定,往往会有很多盲点。

也就是说,你很可能会因为改变,而犯错误,将自己带入更糟的境地。

这就需要你具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所有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看到效果的。

高级人才谈年薪,而小时工则只能干一小时,拿一小时的钱。

耐心,是赢取财富最主要的法宝。

所以,心眼儿建议你给自己建一个“决策档案”,把你每次做决定的原因,理由都记录下来。

下一次,当你要推翻之前的决定时,就拿出档案来看一看,当初的理由是否还成立。

如果成立,那就不要轻易换赛道。说不定,你已经非常接近成功,只差再坚持一下了呢。

03 扛住人情冷暖


“当你落魄时,最后帮你的人往往不是好人。”——冯仑

在冯仑看来,世界上并没有“好人坏人”之分。

好人也可能做对你不利的事,坏人也可能会在最关键的时刻,伸手帮你一把。

就像《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既让犹太人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超负荷工作,又主动出资帮助犹太人,甚至不惜自己倾家荡产。

所以,你需要带着“灰度思维”,来看待人情冷暖这件事。

人性是复杂的,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并非泾渭分明,非黑即白。

所以,你只有看到“好和坏”之间的大片灰色地带,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具体方法是,你可以换到更大的视角,来审视自己遇到的问题。

比如说,单位来了个新人,处处抢你风头,领导也明显偏向新人。你该怎么办?

把他们都当成坏人,然后想尽办法和他们作对,让他们不能好受吗?

他们能不能好受不好说,你肯定会越来越难受。

其实,只要你能跳出“被害者”的位置来看待这件事,就会发现,事情还有另外一种解法。

新人想要的是认可,领导想要的是业绩,而你需要的是升职加薪,三者并不是“针尖对麦芒”的对立。

你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需求,给新人认可,给领导业绩,然后来实现自己升职的目标。

手上有刀,心中有佛,在灰色地带自如切换。

这时再看身边的人情冷暖,你的心里会更清晰、更有底,也就更容易引导事情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成功了。

04 写在最后


35岁,每个人都会面对迷茫和焦虑。

一方面,事业发展已过三分之一,最初的梦想依然遥不可及,而身上又新增了家庭的重担;
另一方面,很明显职场对35岁以上的人,要求更苛刻,更不友好。如果没有升到管理层,就随时有被裁的危险。

但,危机往往也是机会。


转载自《职心眼儿》